以下內容可能含有劇情,敬請小心!
兩年前離港的前一天,去了看在葵青劇院上演的深夜猛鬼食堂。然後回港了一個星期,又到了葵青劇院看W創作社的《三日月》。看的,仍然是梁祖堯。看的是尾場,因為票售完了,有人生病讓出了門票,我才可以有機會去看。
其實會看這劇,自然是因為想看梁祖堯,也想看陳淑儀跟邵美君。另外的演員還有白只、黃呈欣、楊瑩映。我以為我未看過黃呈欣及楊瑩映,但看場刊,黃呈欣做過好幾齣劇我都有看過,但不好意思,我真的一點印象都沒有。
三對演員,圍繞的主題大概是信任、妒忌和愛吧?先登場的梁祖堯和陳淑儀,梁祖堯所演的Benjaman是個Banker,但想跟隨陳淑儀演的陳白石學藝術。在陳白石的「試驗」下,Benjaman成功成為他的徒弟。這一段兩個人的互動頗有張力,但不知為何,就讓我覺得,梁祖堯的額頭寫了一個奸字⋯
舞台一轉就到了白只和邵美君,一個是餐廳的廚房佬(?),另一個是清潔工,他們本來互不相干,卻因為一隻倉鼠而成為了「朋友」。白只是典型的大男人,邵美君是典型的慳家女人。兩個活像喪屍的人,就漸漸成為了一對。
兩個場景中間的,是第三個場景,黃呈欣飾演的Bird跟楊瑩映飾演的Anna,曾經是一對好朋友,但已經五年沒有見面了。Anna準備結婚,邀請了Bird成為她的伴娘。同時,亦開始實現她們曾經有過的夢,Anna將會開設自己的Cafe,並邀請Bird在Cafe展覽她的畫。
三段看似沒有關係的劇情,在中段開始慢慢連結上來,一個已逝的Peggy,讓劇情明朗化,連貫了。雖然,其實去到最後,三個故事仍然是獨立的。
梁祖堯和陳淑儀這一段,其實是我最期待,但最後感覺變得最薄弱。一個情夫、一個丈夫,談的是愛情,但自以為自己夠愛一個人,卻不完全了解自己所愛的人。最後兩個人在談論「愛情」、「藝術」,感覺也有點突兀。畢竟,上一場還在互相廝殺。
白只和邵美君的一段比較「貼地」,有時候,人就是會因為一個人莫名其妙的一個句話而相信了對方;亦因為一個人的一句話可以失去全盤信任。當說了真相,對方仍然不相信,反而寧願相信謊言,那種無力感,只讓人想離開。(P.S. 我看的那一場,邵美君不慎真的撞到了頭,那一下我也嚇了一嚇,希望她沒有弄傷。)
而黃呈欣跟楊瑩映這一段,我覺得最易令人共鳴。有時候,明明是好朋友,但還是會妒忌,想自己活得比對方好。就像黃子華的理論,我不要自己多一粒魚蛋,我要對方少一粒魚蛋。偶爾,見到朋友比自己好,也會閃過一下妒忌的心態。但我個人是那種一閃即逝的念頭,要是讓這種意念長久駐在心中,可能就會像這一對互相妒忌的人,落得兩敗俱傷的下場。
這劇我不會說非常好看,畢竟還是有改善的空間,但要是重演的話,可以讓三段的關係更緊密一點,應該會更有看頭。又,很久沒有在香港看劇,真的覺得葵青劇院這舞台很大,所以才可以讓這個劇的舞台設計這樣「任性」,就這樣平排了三個場景,我喜歡這設計。
另一點想提的是,原來香港看劇很貴的,我今次買的是360的門票(畢竟是last minute,也就有票就要了。)就算12算,也要30鎊。在英國,我連看Musical,也很少超過30鎊,看舞台劇,都是看10鎊的⋯不過香港的場數少,如果不賣這個價錢,應該不能維持收支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