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內容可能含有劇情,敬請小心!
其實我沒有讀過聶華苓的書,甚至對這號人物完全沒有認識。對這部電影有興趣,是因為看了好幾個專訪,一個女人,怎麼可以活了三輩子般?而且,還是一個作家。於是,我就提起了興趣。因為是特別放映,所以,場次都很疏落。之前想看的時候,已經全院滿座了。要等加場,買了加場的票,可是等了一個多月。
電影裡有很多作家,有好些人的文章,以前讀書都讀過。讀的文字,大多都是悲涼疏離的。看了這電影,隱約能體會。經歷過怎麼一回事,就寫出了怎樣的文章。喜歡他們說的,作家,都是外的。站在外面,才能看清裡面。所以,聶華苓一輩子都是個外人,卻是個看得最清的外人。
電影中,不乏她的文字。說實在,我沒有覺得非特別。可能,加插在電影中的都流於片面。或許我該好好地把她的書認真地看一遍。雖然沒有被她的文字極度感動,但是她所做的事,卻讓我很感動。就中國逃到台灣,再逃到美國。受到了怎樣的迫害也好,這個女子,還是一樣的直直的站著,笑著。她與她的丈夫,把世界上的作家都帶到愛荷華。是朋友也好,是敵人也好,在愛荷華,有的,都是喜歡文字的人。這樣的一個人,值得讓人敬佩。
也喜歡她與paul engle之間的感情,年輕時的是愛,老年時的是親。就算他先走了,他還是在她身邊。看著她談她的丈夫,完全不覺這人已經離去了那麼多年。只要有人惦記,他仍然活著。
感情用事,終能成事,是因為她有所堅持。